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猫》(英语:Cats)是由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的猫经》及其他诗歌所编写的一部音乐剧。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自1981年在伦敦首演以来,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演出。1981年5月11日,《猫》在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首次公演。舞台制作是柯迈隆·麦金塔和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真正好戏剧公司。导演是崔佛·农恩,副导演及编舞是吉利安·林,舞台设计约翰·奈普尔(John Napier),灯光设计大卫·赫希。1982年10月7日,《猫》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花园剧院公演,并于1997年6月19日以6138场的演出打破了以前的纪录,成为在百老汇里公演最久的音乐剧。这个记录,后来在2006年5月9日被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另一部音乐剧《歌剧魅影》给打破。《猫》最后于2000年9月10日在百老汇结束,2002年5月11日,也就是它21岁生日时,在伦敦落下帏幕。总计在纽约演出了7,485场,伦敦演出8,949场。2016年7月31日-2017年12月30日,百老汇复排版《猫》将在纽约百老汇的Neil Simon剧院再次上演。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奥地利演出《猫》于1983年11月在维也纳著名的维也纳河畔剧院以德语公演,这也是此剧在欧洲大陆的首次演出。《猫》在维也纳曾公演过两次,第一次公演在1988年的10月,第二次公演从1988年11月开始到1990年的9月24日。第一次公演期间亦集合了巡回演出剧团,曾经访问过当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东德和苏联,巡回剧团于1987年5月到8月期间在东柏林演出,之后在莫斯科演出至1988年5月30日结束。这部音乐剧在维也纳的演出非常的成功。据统计,在第一次公演的500多场演出里,总共有539,745人次买票观看。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德国演出在伦敦首演5年之后,《猫》于1986年4月18日在汉堡市的轻歌剧院开始了德国公演,此次演出一共持续了15年,据估计大约有620万人次观看。2001年元旦结束了在汉堡市的演出,移至斯图加特,之后在德国各地巡回演出直到2006年。汉堡市的演出与伦敦的版本略有不同,比如猫的名字:杰米玛 (Jemima) 采用了百老汇版的名字丝拉巴布 (Sillabub),卡布凯帝 (Carbucketty) 换成了庞希沃 (Pouncival),比尔贝利 (Bill Bailey) 换成了堂布勒布鲁塔斯 (Tumblebrutus)。而且,伦敦版的杰米玛 (Jemima) 是比较安静的小猫,而丝拉巴布 (Sillabub) 较为顽皮。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日本演出《猫》于1983年11月11日在日本东京的新宿首演。公演1年后,开始在日本的大阪、名古屋、福冈、札幌等地巡回演出。1995年,《猫》第三次入驻东京(品川),创下了长达2年的公演记录。1998年福冈公演则是第一次在县城剧场演出,同时对编舞、服装、舞美、灯光等300多处加以精心修改。此后又顺势在名古屋、大阪、静冈、广岛、仙台等地长期公演。2004年11月11日,也就是《猫》剧在日本公演后的21周年纪念日,该剧在东京的五反田再次长期公演。日本版的角色明显地少于其他版本,只有24只猫,尤其是公猫减少最多。服装和角色的关系也与英美的版本略有不同。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现身荧光幕上1998年,安德鲁·洛伊·韦伯以舞台演出的方式拍摄了《猫》的錄像版。这是真正好公司第一次录制音乐剧,也是舞台音乐剧在摄影机下的第一部作品 (该次拍摄采用舞台布景,但没有观众,与之前完全用电影场景方式布景,或是在舞台剧公演时录制的录影都不相同)。演员包括曾参加过伦敦首演的伊莲·佩姬,以及参加过百老汇首演的肯·佩基、约翰·麦尔斯爵士、麦克尔·格瑞伯、约翰·帕特瑞治,还有从世界各地的剧组里挑选出来的精华演员。錄像的导演由曾经担任多部音乐录影导演的大卫·麦莱特担任,编舞及音乐剧舞台制作由原设计师吉利安·林担任。地点是位于伦敦的阿达菲剧院拍摄,曾经在全世界许多电视台播出,亦出版錄像带及DVD,可惜的是有许多曲目被删除或是被截短,如《革罗泰革的最后一战》 (Growltiger's Last Stand) 和《盟哥杰利与罗普兰蒂瑟》 (Mungojerrie & Rumpelteazer) 等,不过里面收录了“幕后花絮”,可以让观众看到一些采访演员的片段及演员辛苦彩排的片段。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世界巡回演出 2001年起,来自南非、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演职人员组成世界巡回表演团,此巡回剧团于2001年12月于南非首场演出,接下来至韩国、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台湾以及部分北欧国家,于2004年7月在台北演出后结束巡回表演。在中国大陆的巡回演出中,不但创造了中国大陆演出史上单部音乐类作品演出时间最长的纪录,也打破了单项引进演出项目的票房纪录。上海的公演于2003年3月28日开始,4月20日结束,共演出53场。票价最低为80元,最高为1,200元,分周末场、平日场、下午场、晚场等多个时段,10多种不同票价选择。在为期3轮的演出中,首轮21场演出上座率达100%;从4月15日至4月27日的第二轮16场演出,上座率为97%;最后一轮16场演出,上座率仍然达到80%。共53场。其间正逢“非典”蔓延,然而《猫》仍保证了将近8万名观众满意安全地欣赏这部音乐剧。在这一版本,为了让观众感觉亲切,连台上的车牌号都成了“沪”字头。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之后,也因为“非典”的原因,原定在5月20日于北京天桥剧场演出第72场被迫推迟,然而有很多买到预售票的观众宁可无限期地等待,也不愿意退票。其中包括打破中国演出史上门票价格的最高纪录—以8000美元售出的北京首演“第一票”(1排1号) 的戏票。1年之后,《猫》于2004年4月27日到5月3日之间在人民大会堂公演,一共9场。虽然场数减少,但这是《猫》20多年来第一次在这么庞大的剧场演出,真正好公司派舞台技术人员到北京,根据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设计出比以往演出更庞大的布景,同时增加了许多具有北京特色的道具,作为猫窝的填充物,汽车后备厢上的车牌也换成了“京”字头的。此外,真正好公司还在北京招募了10名群众演员,让他们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排练后也参加了演出。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2007年初,真正好亚太分公司再度制作亚洲巡回表演团,于2007年1月于台南市首演,之后于台北市、台中市以及高雄市演出,此次演出除了有部分台湾舞者加入外,部分歌词并以中文演唱,让台湾的民众倍感亲切。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中文版《猫》计划于2012年下半年在中国开始首演季,它将成为该剧在全球的第15个语言版本。此次中文版《猫》的制作,得到了“音乐剧之父”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异常重视,他将亲临中国指导。此次中国巡演将由《猫》中国版制作方亚洲联创和来自英国真正好戏剧公司的《猫》原版团队全程监制,乔-安·罗宾逊担任导演及编舞,菲兹·沙普尔担任音乐总监,参与从培训到排练的整个过程,对中国演员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机会。《猫》中文版于2012年8月17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2012年12月21日至2013年2月3日《猫》中文版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跨年演出。新体鱼文化@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