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游泳介绍

马拉松游泳

里约奥运会第10天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

里约奥运会第10天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

2016 Getty Images


距离最长的游泳比赛,长达两小时的耐力大挑战


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动画介绍《一分钟,一项运动》

我们将在一分钟内向您展示马拉松游泳比赛的规则和亮点。《一分钟,一项运动》系列动画视频将向您详细解释马拉松游泳这项运动在奥运会赛场的运作模式。助您熟悉或者加深对马拉松游泳项目的理解。敬请欣赏!

《一分钟,一项运动》 | 马拉松游泳

01:18

《一分钟,一项运动》系列短片将在一分钟之内为您介绍马拉松游泳项目的规则和亮点。

概述

比赛在公开水域进行,赛场可以设在大海、河流或湖泊,但是安全第一。男子、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以马拉松游泳之名闻名。该项目出现在奥运会赛场的时间并不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才正式完成奥运会首秀。通常马拉松游泳的赛道设为圆形,运动员需要在游泳过程中应对正常的水流。这项运动比赛用时最多要到两个小时,对选手耐力是极大考验。过往比赛记录很重要,但是由于比赛结果经常受到比赛时天气和水流条件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应对战术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些能够合理利用浪潮、水流的运动员通常能够获得好成绩。顶级身体条件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很多运动员拥有宝贵的经验,他们能够凭借经验应对比赛现场的外界客观条件,筹划理想的应对策略。选手们在比赛中并驾齐驱,不断超越彼此是这个项目吸引人的看点所在。

比赛项目

  • 10公里游泳马拉松(男子/女子)

里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选手在比赛开始阶段

这项运动的精髓

超越和被超越 - 通往终点的最后决战不能错过!

马拉松游泳(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在最古老、最原始的游泳“场地”举行,因为古时没有游泳池。因此前三届奥运会(1896年雅典奥运、1900年巴黎奥运会、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全部在公开水域进行。直到1991年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水上运动世锦赛上,马拉松游泳才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当时男子、女子比赛的距离均超过25公里,比赛用时超过5小时。马拉松游泳首次缩短距离至10公里是在2001年日本福冈市举行第9届FINA游泳世锦赛上。奥运会马拉松游泳的距离最终也定格为10公里。

马拉松游泳首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是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该项目男子奥运首金得主是荷兰游泳名将马尔腾·范德韦登,他在战胜白血病后成为真正的奥运冠军。俄罗斯长距离游泳名将拉里莎·伊利琴科赢得女子组冠军,她此前曾经长期统治着游泳世锦赛长距离游泳比赛项目。伊利琴科在最后冲刺当中反超对手,仅以几秒的微弱优势为俄罗斯赢得那枚金牌。

马拉松游泳这场10公里游泳耐力赛最精彩的阶段始于7公里处,从那里开始运动员开始向终点线发起最后冲击。区别奖牌获得者和其它运动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运动员如何能够在不耗费太多体能的情况下保持冲刺速度到终点线。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参赛者如何对比赛过程中的自然条件以及不断变化的比赛节奏做出反应。他们需要清楚在比赛节奏变化时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在赛程中保持高效。保持高效很大程度受到赛场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大海中比赛,潮汐水流变化很快,这些都是运动员思考比赛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经验丰富的运动员知道如何将潮汐水流转换为自己的优势。最终赢得比赛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放弃寻求最短赛程,找到自己位置,同时尽可能远离运动员主群的选手。

近些年,以微弱优势赢得比赛胜利的情况越来越多。优胜者需具备出色体能和脑力以及在令人生畏的10公里比赛过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态。综合决心、技术、力量于一身从而争取世界最佳之荣耀的能力是马拉松游泳运动的精髓。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竞争激烈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竞争激烈

2016 Getty Images

2020年东京奥运会展望

竞争激烈的耐力赛变得越来越像冲刺赛

马拉松游泳首次入围奥运会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当时大多数参赛者都是专攻这项运动的运动员。但是随着这项运动的逐渐发展,竞争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其它长距离游泳项目的运动员逐渐开始参与马拉松游泳项目的争夺。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游泳金牌得主,突尼斯游泳运动员乌萨马·迈卢利。迈卢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赢得男子1500米自由泳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摘得同一项目铜牌。在马拉松游泳项目上取得成功后他也成为首位在室内游泳比赛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均斩获奥运奖牌的男子游泳运动员。他赢得双冠的原因可能在于2012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是在伦敦海德公园静水蛇形湖举行,场地条件决定了那些以速度而非纯耐力为专长的游泳运动员同样有机会。巧合的是,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游泳比赛都是在公园湖泊中举行的。

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来,马拉松游泳的速度显著提高。除策略和经验外,运动员对于速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参加马拉松游泳比赛的运动员也参加其它大型国际游泳赛事中长距离游泳比赛的争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长距离游泳项目冠军优势也仅为几秒的原因所在,即使比赛距离达到令人生畏的10公里。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公里比赛。那是这项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常规竞赛项目以来首次在大海中进行。共有13名运动员参与到最后100米的激烈角逐当中,最终希腊选手斯皮里东·詹尼奥蒂斯和荷兰选手费里·维尔特曼甩开其他选手,几乎同时抵达终点,最终他们通过终点拍照技术分出了胜负。照片显示尽管詹尼奥蒂斯领先一头的位置,但最终是维尔特曼率先触碰到终点线夺得冠军。对于观众来说,那场比赛太刺激了,直到最后一次划水才分出了胜负。

即使那场比赛是在公开水域进行,但是那也是第一次速度在一场比赛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欧洲游泳运动员的实力在提升,未来他们定将在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在速度已经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2020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游泳回事怎样一番景象呢?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眼睛不能离开比赛,哪怕仅仅一秒!


冷知识

运动员在马拉松游泳比赛过程中如何饮水?


喂食杆 
补给站的工作人员通过一根长杆,又名喂食杆给运动员补给,喂食杆长度不得超过5米。喂食杆前端挂有倒满水的水杯或食物,在运动员经过时供他们享用。为了避免耽误时间,大多数运动员在饮水和进食时会继续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保持水分和体力通过不同技巧饮水进食同样是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吸睛看点。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沪ICP备16013408号-5    沪公安备案号31011502019935
联系我们     意见征求

© 2025 www.olympiade.tv  E-Mail:olympiade.tv  

观看记录